经常会有灸友们问该如何艾灸,一个穴位灸多长时间,每天什么时间艾灸**,什么是灸感、灸透等艾灸方面的问题。灸疗方法很多,对各种病证、各种灸法,医者都有自己的从医经验判断,大量的研究证实灸量与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。
中医认为“气至而有效”、“气速至而速效”。只有在一定灸量的基础上,才会产生“灸感”,达到灸感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得半小时以上,一旦灸感出现,一般则会直抵病所,症状也会随灸感的出现而明显缓解,且灸感在穴位停留的时间较长,给穴位以长时间的刺激,从而提高临床疗效。
灸疗要产生一定疗效,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灸量的积累,把穴位灸透。当灸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,易产生灸感。灸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,没有灸感,并不意味艾灸无用功。艾灸时没什么感觉,艾灸过后身疼痛轻了,也说明有灸感,只不过这种灸感不明显或发生了延迟而已。灸感的性质多种多样,**的是热流和气流样感觉,有风吹样、蚁行感、灼痛感等。在治疗过程,一般**次出现灸感需要的时间较长,随后有缩短的趋势,这可能是灸量的累积效应或病变经络逐渐疏通的结果,决定一个穴位在施灸过程中有无变化、发生了什么程度的变化,关键取决于这个穴位是否灸透。
所谓“灸透”,就是在艾灸时,穴位处于“打开”的状态,艾火的热力和药性得以通过穴位和周边的皮肤渗透进身体,而不是仅仅浮在皮肤表面。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中指出:“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,始能求愈”。可见,灸透有两个重要前提:“火足”与“气到”,“火足”就是灸量到位,“气到”就是气至而有效。
艾灸前后,人体的变化犹如由固态的冰化成了液态的水,原本的瘀堵、阴浊,在艾灸的作用下,融化了、温暖了,比如皮肤温热了、湿润了,筋肉之间有粘性了,这种感觉就说明灸透了。当然,灸透还不仅于此,有时,按压皮肉会有痛感,这说明此处有瘀堵,等到艾灸过后,疼痛减轻了甚至不痛了,也叫灸透,至于多久能灸透,再专业的中医专家也无法给出精确时间。初学者增加灸量要循序渐进,不能一蹴而就,重病重灸,小病小灸,养生则轻灸。艾灸量的选择可以以身体能够承受的上限为标准,如果你感觉量灸少了没感觉,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的话,就可以选择加大灸量,一般一个穴位不宜超过1个小时,养生灸一般30分钟为宜。艾灸时,建议在距离皮肤三、四横指宽差的位置处施灸,能感觉到温热的热量就行。
灸透后的阴气与阳气之间发生了能量变化,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:
1、从外形来看,肢体恢复了正常的姿态。
经络不通时,人常有皮肤痒、手脚麻、腰腿酸、关节痛等症状。灸透后痒麻酸痛等浅表层面的症状得到缓解。
2、从质地来看,筋肉恢复弹性,关节灵活了。
《扁鹊见蔡桓公》里说到,疾病有深浅之分,从腠理、肌肤,再到脏腑、骨髓,病在浅层易治,病在深层难治。艾灸也是由表及里,循序渐进地透达机体,整个筋肉关节都得到疏通。
3、从气色来看,整个身体里面都暖了、热了,身心很舒服。
古人认为:灸之要,气至则有效。“气至”就是:表面不热深部热,局部不热远部热,此处不热他处热(或者麻、胀、痛及其他非“烧灼皮肤”的热感)。艾灸某处,发生“感传”现象,从此处传到彼处,就说明得气了。这股“气”其实就是灸感,它就像一股暖流或电流,在体内蹿行。因为艾灸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络的功能,它会自动自发地将艾热运输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,灸完之后,不仅通体舒泰,甚至整个人都神清气爽,跟脱胎换骨一样,精气神十足。
温馨提示
施灸者和受灸者都必须心神合一。因为艾灸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火行气的过程,在气的运行过程中,神无处不在,喜怒忧思悲恐惊,都是心神变化的表现。唯有“心神合一”——将心神之力渗透到施灸行为当中,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灸量,进而尽快地被灸透,反之,心神涣散,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