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九刚过,四九之初,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,有谚语“三九四九不出手”之说,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。《三礼义宗》中说“大寒为中者,上形于小寒......寒气之逆极,故谓大寒”;民间还有“小寒大寒、冷成冰团”的说法,足见大寒前后的寒冷。寒到极致则温热渐生,大寒一过,立春随来,天气转暖,真可谓大寒小年抱一团,转眼是春天!
大寒前后,我们应安心养性,怡神敛气,保持心情舒畅,心境平和,使体内的气血和顺,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,做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此时艾灸,可以借助艾火之力以补人之虚,具有激发经气,调动恢复人体本身内在潜能,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,从而达到调理疾患、驱寒补阳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。用艾灸的温热传导发挥强大的活血、暖身的作用,达到提高身体御寒能力,调整全身气血经络,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。
大寒重在保护脾肾。肾为人的先天之本,脾为人的后天之本,就像一个种子要发芽一样,在发芽前一定要好好地蓄力,所以保护脾肾很重要。灸命门和肾俞可温补肾阳;灸神阙、中脘和足三里可健脾和胃;灸三阴交可滋阴潜阳、调畅气机,为春天肝气的疏发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肝俞穴
肝俞穴: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艾灸肝俞,能补益肝血、舒经理气。肝脏功能正常,则能有效分解体内毒素并协助其他脏腑将毒素排泄出去。
肾俞穴、命门穴
肾俞穴: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肾俞穴主要功效为益肾助阳、强腰利水,因此艾灸肾俞穴有利于治疗腰痛、遗精、阳痿等,对于增强男性的性功能有一定的效果。
命门穴: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。命,人之根本也;门,出入的门户也,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,温肾壮阳,强腰膝固肾气。
中府穴
中府穴:位于胸部,横平第1肋间隙,锁骨下窝外侧,前正中线旁开6寸。艾灸此穴可以起到清泻肺热、健脾补气的作用。
中脘穴
中脘穴: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,属任脉。除了具有一般穴位的主治作用之外,还有两个特殊治疗作用,一个是善治六腑疾病,称为“腑会”;另一个是善治各种胃病,是胃气结聚于腹部的穴位,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神阙穴
神阙穴:位于脐中央,属任脉,俗称肚脐。艾灸神阙可温阳止泻、升阳举陷、健脾益气和胃,还能疏通全身经络气血、平衡阴阳、培元固本,维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。
足三里
足三里穴:位于小腿前外侧,在膝盖下外侧的凹陷处乡下三寸,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,属于足阳明胃经。是胃腑问题和人体强壮要穴。坚持艾灸,可调理脾胃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,对各种脾胃问题都很友好。
三阴交穴
三阴交穴:位于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,属于足太阴脾经。
太溪穴
太溪穴: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艾灸太溪穴能清热、安神、健腰,起到滋阴益肾、壮阳强腰的作用。
温馨小提示:
很多灸友感觉身体好了一点,没什么症状了,就把艾灸丢到一边,甚至开始放纵身体,继续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,这等于是给疾病反扑重来的机会。建议继续艾灸,灸量和频率可适当降低,在身体完全康复后跟着灸一段时间,能免除许多后患。艾灸并非灵丹妙药,不是说灸了就一定能好,它的效果和很多方面都有密切联系,艾灸过程中,务必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,饮食习惯,更大程度发挥艾灸的作用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