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听说艾灸膏肓穴可以缓解很多病情,想了解一下艾灸膏肓穴的作用功效都有哪些,今天就浅聊一下这个话题。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大家不陌生,它出自《左传》中的一段典故。
晋景公患了病,派人到秦国求医,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前去替他诊疗。医缓尚未抵达时,晋景公做了一个梦。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童子,一个说:“那人是名医,会伤害我们,往哪里逃呢?”另一个说:“这没啥可怕的,他来了,我们可以藏到肓的上面,膏的下面,他无论怎么治,都奈何不了咱们。”
医缓到来后,经过诊断,为难地对景公说:“这个病实在是治不了,病都在肓上面,膏下面,针灸到达不了,药力也够不着,真治不了了。”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。于是后人便用“病入膏肓”来指代病重难治。
膏肓穴位于背部,当第四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四指宽处(3寸)即是。膏,膏脂、油脂也;肓,心脏与膈膜之间也。古代医家将心尖的脂肪称为膏,心脏与隔膜之间称为肓。也就是说,膏肓穴隐蔽在胛骨之下(心、肺之间),上有肺之魄户,下有心之神堂,即医缓所谓肓之上、膏之下,故名“膏肓穴”。
中医有“打开膏盲,百病难藏”之说,膏肓穴是人体的补益大穴,大补元阳之气,人体本原的精微营养物质聚于此,有补益虚损、养肺调心的作用,经常艾炙膏盲穴可以用来治疗感冒,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心肺功能,提高抗病的能力,强身健体,延缓衰老。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、气喘、骨蒸盗汗、肺痨等病症。同时也证明,若针刺膏肓穴不当,极易导致气胸,加上手也难以按到膏肓穴,故而想要活动膏肓穴,**的方法就是艾灸。
药王孙思邈发现艾灸膏肓穴对于调理久治不愈的疾病非常有效,甚至灸之无疾不愈,但是人很难去找到这个穴位:时人拙,不能求得此穴,所以宿疾难谴,若能用心方便,求得灸之,无疾不愈矣。
由于膏肓穴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,故而这个穴位的用法以灸法为宜,《玉龙歌》中云:“虚羸有穴是膏肓,此法从来要度量;禁穴不针宜灼艾,灸之千壮亦无妨。”艾灸此穴能调肺理气、补益虚损、养阴、调心、补肾。
古代医家认为,病变的发展规律是“初病在气,久病入络”,疾病迁延不愈,反复发作,就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受阻,脉络中必有瘀凝。瘀凝滞留体内,就会成为继发性病因,诱发更多疾病。而艾灸膏肓穴可以祛除体内深层的瘀凝,因为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(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,也就是病到最深的那一层),只要灸透膏肓穴,就可以把最底层的风寒湿毒瘀等垃圾悉数排出。
《铜人》中记载:“膏肓穴,灸百壮,多至五百壮。”就是说,艾灸壮数要多、艾灸时间要长、艾火温度要适当高一点儿,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膏肓穴,只有把它灸透,才能发挥效果。
灸完膏肓穴后,必须灸气海、足三里,“以引火气实下”,防气火壅盛于上。身体通常有以下表现:艾灸两三天,肚子就会咕咕响,说明气正在推动寒湿痰瘀等垃圾,几天之后,这些垃圾就会随大便排出;体质偏寒的人,可能会有排寒反应,比如肚子或腿发凉;还有些人可能会发汗或嗝气。此外,搭配艾灸气海等穴,还能激发经气、温通经络、补火祛寒、散风逐湿、扶正祛邪、标本两顾,特别适合于风湿寒性关节痛。
注意事项:
1、艾灸膏肓穴每天一次,每次30-50分钟,连灸30天以上。
2、如果是重病、久病之人,想要彻底治愈,就一定要延长时间,把膏肓穴灸透。如果有灸感,一定要灸到感传消失为止。
3、少儿不宜灸膏肓穴,未出幼而灸之,恐火气盛,上焦作热。古人一般在人年二旬后(20岁以上)艾灸膏肓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