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一生当中,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觉,可见睡眠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理需要,保障充足的高质量睡眠,是保证一个人精神状态良好、精力充沛必要的条件。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被剥夺睡眠或睡眠质量被影响该有多煎熬?
当天气转暖,人体体表温度升高,血液涌向四肢,五脏六腑和大脑就开始缺血,大脑一缺血,人就容易犯困。“春困秋乏夏打盹,睡不醒的冬三月”,表达了人对睡眠的需求与自然相吻合的内涵,具体指人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。人在不同季节对睡眠需求的差异,从中医的角度讲,是“天人合一”的表现,随着季节更替,阳气和阴气相互转换,夏天阳气最旺,冬天阳气最弱,春秋则介于二者之间。
四季中阳气的变化意味着人的阳气的变化,人在阳气较旺时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小,在阳气较弱时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大,因此便呈现出“春困秋乏夏打盹,睡不醒的冬三月”这样的状况,平时尽量不要熬夜,如果因为工作需要熬夜,应该及时的进行补觉。
打呼噜又叫打鼾,医学上称呼吸暂停综合征,打呼噜往往会伴有鼻塞、憋气。患者容易在睡眠中憋醒,出现烦躁,白天精神不振,嗜睡,易疲劳等情形。老年人往往还会伴有高血压,心脏病,糖尿病,脂质代谢紊乱等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。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阻塞、狭窄或受压迫,气流通过狭窄气道可形成涡流并且产生振动,从而会发出较大的呼噜声。
根据现代研究,艾灸能增加血氧饱和度,有效缓解长期打鼾引起的血氧浓度低的问题,降低很多心脑血管方面的风险。从中医角度讲,打呼噜是肺气不宣,痰堵气道造成的,所以艾灸要从宣肺祛痰入手。打呼噜的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的打呼噜的具体原因,有针对性的治疗才有效果,如果是睡眠姿势不好,枕头高度不适合、调整睡姿和枕头高度就好了。
1.生理因素:对于年龄大、肥胖等人群很容易出现打呼噜声音大。年龄大的人肌肉松弛,部分咽喉肌肉的张力较差,导致气管部分塌陷。
对于肥胖人群来说,由于咽部脂肪堆积多,咽腔可能受挤而狭窄,阻碍气管的正常通气而出现打呼噜声音大。
2.生活方式:如果白天处于劳累状态,睡觉时处于放松状态,可能会出现打呼噜声音大。还有吸烟、饮酒较多,有害物质可影响神经、肌肉等,影响呼吸肌而出现打呼噜声音大。
3.上气道疾病:扁桃体/腺样体肥大、鼻中隔偏曲、鼻息肉、鼻甲肥大、鼻腔肿瘤和鼻咽肿瘤等,因阻塞气道而影响通气功能,导致打呼噜声音大的情况。
打呼噜艾灸通常可以选择风池穴、至阳穴、天宗穴、中府穴、膻中穴、中脘穴、神门穴、合谷穴等穴位。
一、风池穴
风池穴
风池穴位于头额后面大筋两旁与耳垂横平凹陷处。艾灸风池穴具有醒脑安神、清热解表的功效,可以缓解打呼噜的症状。
二、至阳穴
2、至阳穴
是督脉的一个穴位,具体位置在背部,后正中线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处。至阳穴有解痉止痛,和胃降逆的作用,可以用于胆绞痛,胃肠痉挛,膈肌痉挛,胆囊炎,肋间神经痛等。
三、天宗穴
3、天宗穴
位于肩胛区,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/3与下2/3交点凹陷中,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;是手太阳小肠经常用的腧穴之一,有旋肩胛动、静脉肌支;布有肩胛神经。主治局部病证,气喘。
四、中府穴
4、中府穴
位于乳头上3寸,距胸中线6寸。乳头在第四肋间,乳头向上数3个肋间,在**肋间下,然后从中线旁开6寸,乳头到中线是4寸,往外再旁开2寸就是中府穴的准确位置。是肺的募穴,中,指中气;府,聚也。艾灸此穴可以宣肺理气、和胃利水。治疗肺系疾病:包括各种气管炎,比如急性气管炎、慢性气管炎、变异性哮喘、肺气肿等;
五、膻中穴
5、膻中穴
位于两乳头之间,胸骨中线上,平第四肋间隙。
六、中脘穴
6、中脘穴
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上方4寸处,中脘穴是胃的“募穴”,也是内脏的“会穴”,任何因脾胃失调、运化失常所致的脏腑病症,都可以通过艾灸此穴来进行治疗。特别是在脾虚引起的痰多及肺部病变引起咳嗽、哮喘、打鼾等疾病时,可以通过艾灸来达到祛痰、宣肺的目的。
七、神门穴
7、神门穴
神门穴位于腕部,腕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艾灸此穴位可以起到清心安神的功效,能够有效缓解打呼噜的症状。
八、合谷穴
8、合谷穴
合谷穴位于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艾灸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、通经活经的功效,可以缓解打呼噜的症状。
温馨提示:
1、如果平时不仅打鼾,嗓子中也有痰,也可以再加上化痰大穴【丰隆穴】,效果更佳。这样能补益心肺之气,又能祛湿化浊,排痰理气,健脾益胃。
2、患者需要睡前进行艾灸,每个穴位艾灸5到15分钟,艾灸条距皮肤一寸左右,使皮肤有灼热感,注意避免烫伤,坚持艾灸一段时间,就能安然入眠,睡得香甜,避免打呼噜造成的影响。